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情满黄河心系海岱——习在山东考察回访记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8日 02:17:55 |   作者: 行业新闻

  10月20日至21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代省长周乃翔陪同下,深入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社区等,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情况。

  习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的工作,勉励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对山东这片热土始终记挂在心。每到山东发展的关键时期、重要节点,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2008年、2013年、2018年,先后三次亲临山东视察工作。

  2021年的这个金秋,注定成为铭刻山东历史的又一个关键节点。在我们刚刚庆祝了党的百年华诞,在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时,再次来到齐鲁大地,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为山东发展标注了目标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她滋养着流域内亿万人民,也曾肆虐八方、祸害生灵。“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造福人民,始终是萦绕于心、念兹在兹的大事。在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大河上下绵延展开。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落实好国家战略,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的重大机遇。的亲临视察,为我们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开启了崭新的乐章。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山东的发展,牵挂在心;的关怀,齐鲁儿女感念于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一次次视察,一次次交流,人民领袖的嘱托如春风化雨,浸润着齐鲁儿女的心田。

  视察时间虽然不长,但的脚步有深情,言语有深意。他期望着大河安澜,也牵挂着万家灯火;他谋划着国泰民安,也嘱托着使命担当。让我们追随的脚步,回顾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重温那一次次真诚勉励,一句句深情嘱托……

  习来到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净流量、输沙量等。他强调,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要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习听取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沿木栈道察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他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九曲黄河万里沙。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通过大清河重回山东入海,不断的泥沙淤积造陆,形成了今天24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

  10月20日下午,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当地考验查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从黄河上游、中游到下游,以频密的脚步抵达,以历史的眼光思考,从时代的大局谋划,这次东营考察的第一站,就是黄河入海口。一路看,一路交谈,问得最多、最关切的,就是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

  作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黄河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

  “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2019年8月,在甘肃考察时谈及一江一河的生态状况,发出这样的感慨。

  10月21日8时,利津站流量4320立方米每秒,水位逐渐回落。站在黄河入海口码头上,黄河河口管理局局长裴明胜仍沉浸在前一天跟汇报时的激动心情里。

  黄河入海口码头入口,洪水已经退回主河槽。但从主河槽到码头绿化带10多米的“过界”痕迹还清晰可见。裴明胜说,观察得非常仔细,刚走上码头栈道,就手指绿化带方向问,这是不是前段时间水位最高时的水边线日漫滩时的水边线。”裴明胜回答。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详细询问,足见黄河安澜在他心中的分量。”裴明胜说。

  裴明胜向详细汇报水情汛情以及防汛工作。在国家部委指导支持下,山东超前制订防汛预案,及时启动应急防汛三级响应,扎实做好度汛准备工作,虽然“有惊有险”,但没再次出现重大损失和人员受伤或死亡。裴明胜说,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站在码头平台,万里黄河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奔向大海。裴明胜向介绍,当天下午黄河水流量是4350立方米每秒,宽度在350米左右,水深4.9米,截至当天黄河入海水量是335.9亿立方米,去年同期黄河入海流量是325亿立方米。

  接受采访时,裴明胜带来了向汇报用的展板。彼时,在右侧,裴明胜手持展板一一介绍。

  裴明胜说,看到他单手拿着的展板有些晃动,主动伸出左手扶住展板,听得十分仔细,询问了许多防汛治洪的细节,这让他非常感动。“还提出跟山东的同志们合个影,我们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听完汇报,向着黄河入海的方向,凭栏远眺,驻足凝视。裴明胜在身边悄然肃立。“当时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但可以感觉到,他心里一定装着‘黄河宁,天下平’的千秋大计。”裴明胜说。

  信哉斯言。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的完成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当天下午,向汇报完,裴明胜就急忙赶回了单位,带领管理局党员干部进一步细化防御秋汛洪水的举措。

  “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流量洪水在河口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防洪工程和滩区生产堤经长时间大流量洪水冲刷,出险几率增大,防汛形势仍然非常严峻。”裴明胜说,他和同事们一定不负重托,加快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继续严防死守,确保秋汛期间滩区不漫滩、工程不跑坝、河势不突变、人员无伤亡。

  10月20日下午5时30分许,记者眼前的东营市东营区委书记苟宏水语气急促、两眼闪光。一个多小时前,他刚跟汇报了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情况。

  “一下车,就感叹保护区真辽阔啊。”听到这样说,苟宏水有点“小骄傲”: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ECO。

  黄河流路如何变迁?自然保护区是什么体制?国家公园创建情况如何?站在长方形展板前,问得十分仔细。苟宏水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入海流路经历了神仙沟流路、刁口河流路、清水沟流路三次大的变迁,他们所处的位置就在黄河清水沟流路以南的木栈道前,向北1700米就是黄河的主河槽。为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ECO和珍稀濒危鸟类,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这个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5%以上,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

  黄河口的盐地碱蓬、柽柳、芦苇、二色补血草、罗布麻、白茅、野大豆……考察现场展台上,代表性植物按照由海向陆自然演替的顺序摆放。

  “野大豆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耐盐耐旱、抗病性强,在黄河口封育面积65000多亩,是国家宝贵的种质资源库,对生物育种意义重大……”苟宏水一一介绍,听得认真,问得细致。“对黄河口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非常专业。他叮嘱我们,一定要把野生大豆保护好,维护生物资源安全。”

  展台现场还摆放着有害生物互花米草,这种草具有根系发达、繁殖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严重威胁黄河口的生态安全。2016年起,保护区联合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开展治理研究,去年以来进行了大面积治理,成效明显。“一眼就认了出来,对我们这项工作给予了肯定。”苟宏水说。

  就在十几天前,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专门用一节的篇幅,强调要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其中明确要研究编制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谋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3523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的国家公园。手指展板地图,问起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的海域和陆域分布情况,苟宏水介绍,海域面积215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

  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看完展板和展台,苟宏水陪同走向天然柳林木栈道。环绕木栈道的大片湿地是黄河1976年至1996年的主河槽。后来,为保障黄河安澜,通过人工改汊黄河口口门由东南方向调整为东北方向,一直延续至今。

  “对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牵挂在心。”苟宏水向介绍,针对河流沼泽、盐沼、潮间带湿地,保护区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种修复模式,已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

  水是湿地的生命。“还专门问到了生态补水的情况。”苟宏水说,保护区持续加大生态补水力度,2020年补水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今年1-8月累计补水1.6亿立方米,保持了良好的湿地生境。

  受益于此,2017年以来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昔日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

  黄河口是河海交汇之地,有“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木栈道上远望,飞鸟停驻,苇荡曳曳,水波粼粼。对黄河口成为中国鹤类之乡很感兴趣,苟宏水跟“报喜”:我国9种鹤黄河口就有7种,分别是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灰鹤、蓑羽鹤和沙丘鹤,随着生态的不断改善,黄河口已成为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20日傍晚,一轮圆月升起,苟宏水心情仍不平静。“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关注,是对我们巨大的鼓励和鞭策。”他说,一定要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扛起促进湿地ECO健康的责任,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保护好这片大河之洲。

  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黄河入海口远望楼一楼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持续开展生物物种群数量、分布位置、活动行为监测,同时还对当地ECO格局、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链下游的底栖生物和鱼类等做全面观测。

  20日下午,来到这里。“对我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情况很关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跟汇报说,自然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通过恢复水系联通、加大生态补水,有力维护河流ECO健康,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生态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曲线年以来鸟类数量的变化: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2020年3月新发现了火烈鸟,2020年12月发现了白鹈鶘,2021年8月份发现了勺嘴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2013年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大量繁殖,今年繁殖种群数量突破了1万只,保护区成为‘中国黑嘴鸥之乡’……”刘静注意到,当听到这些喜讯时,频频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看植物,2015年-2020年卫星解译图像显示,保护区内植被资源丰富,有各种植物685种。根据监测,近几年由海岸到内陆分布的盐地碱蓬、柽柳和芦苇等主要植被群落面积逐年稳步增长,呈正向演替。

  观鱼类,黄河三角洲近海还是黄渤海海洋生物重要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洄游性鱼类种类约占渤海区域的74%,有40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2018年以来鱼卵仔稚鱼的密度从每立方米3.8个增加到了10.8个。

  刘静汇报时,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专心致志地操控大屏幕。她注意到,很关心保护区为鸟类打造的环境,专门询问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人工巢的情况。

  赵亚杰跟记者说,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乔木上做巢,但是黄河三角洲乔木比较少,保护区工作人员在15-17米左右的杆子上为它们搭建人工巢。最初的人工巢是“井”字状的,遇到大风天气,她们发现幼鸟容易被吹落,后来就全部改成了碗状的。“人工巢现在有115个,‘碗底’直径1.2米,顶端直径2.2米,巢深35厘米左右,鸟儿们在里面拣枝、铺叶,这样就成了它们安全温暖的家。”

  在细致入微的保护下,候鸟纷纷变“留鸟”。赵亚杰说,东方白鹳2005年首次在自然保护区自然繁育,今年繁殖雏鸟120巢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保护区成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赵亚杰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的博士,扎根保护区7年多,能分辨170多种水鸟,对保护区的鸟类如数家珍。“我们有近20名从事一线监测的工作人员,虽然每天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工作,但我们都觉得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

  就在几天前,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专程来我们这里考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么关心,让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赵亚杰说,今后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努力让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习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腹地辽阔的平原上,一片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成为“希望的田野”,这就是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中国头两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都诞生在黄河流域:一个是陕西的杨凌农高区,另一个就是山东的黄三角农高区。

  向盐碱地要粮,在盐分高达6‰的土地里种植作物,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黄三角农高区,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完全能”。

  走到田间地头,他手捧一把“就地取材”的耐盐碱大豆,观成色、话产量、问面积。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对中国粮仓、中国饭碗的深沉关切。

  来到农技人员身边,他深情勉励“论文写在大地上,你们这件事做得很好”,嘱托他们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言语间,尽是对农技工作者的悉心爱护和殷切期望。

  从空中俯瞰,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万亩大田宛如一块黄绿相间的巨型“画布”。长势喜人的耐盐苜蓿、藜麦、田菁、高粱随风摇曳。

  罗守玉给的汇报从“颜色”开始:“过去这个时节,田地大多数都是枯黄的,现在50%-60%还是绿色的。这就是我们开展盐碱地生物育种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攻关的结果。”

  10月21日上午10点半,谈及刚刚见到时的情形,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心情十分激动。

  滔滔黄河奔涌而下,在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形成了大量重盐碱地。数字可佐证:东营市盐碱地面积达到约340万亩,居全省首位。

  2016年11月,黄三角农高区挂牌成立。这里,80%以上是盐碱地,盐分含量从1‰-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

  也正由于地处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国字号”农高区肩负破解特殊难题的使命——盐碱地综合利用。

  “构建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推广应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精准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行种植制度改革,增加植被涵养生态……”罗守玉向汇报,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神奇之功”,黄三角农高区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年轻的“希望之地”。

  就拿“管道节水降盐新模式”来说,过去调控土壤盐分,可以用“深沟大壑”“大水漫灌”来概括,现在则是用“管道”代替了过去的“渠道”,一条小沟代替了过去的10米宽深沟。一亩地用20多方水就足够。采用这一新模式后,农高区盐碱地土壤盐分从4‰-6‰稳定下降到3‰以下,由中度盐碱地降为轻度盐碱地,节约淡水38%以上。

  渠首一滴水,家国万里情。“对此很关切,在经过田间作业路两边的管道节水降盐设施前,特意驻足,仔细地了解。”罗守玉说。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直是关心的问题。

  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他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考察当天,在现场看到黄三角农高区“管道节水降盐”的做法,表示赞许。

  罗守玉清楚记得,在向汇报时,专门问起全国农高区和盐碱地情况。“心里一直装着粮食安全,装着中国饭碗。”罗守玉对记者连连感慨。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可通过的就有5.5亿亩,怎么样才能做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意义深远。一路汇报,一路聆听教诲,的话语,深深刻在了罗守玉的脑海里: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

  罗守玉说,把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上升到“战略”高度,意义十分重大。振奋之余,他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更宽阔的视野,去谋划盐碱地生态利用和盐碱地农业发展的思路措施。”

  “既激动,又光荣。”考察时,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张海华正和团队一起,在正南侧60多亩土地上,用手机操作2台大型旋耕机和2台播种机“自主”作业,大家第一时间近距离分享了这份喜悦。

  2019年,张海华和小组成员来到黄三角农高区,目前已经研发出三款不相同的型号的智能农机,可以分别针对旋耕、播种、割草、收获等环节,实现无人化智能操作。“我们肯定牢记嘱托,全力加快研发的步伐和创新的速度,把智能农机做得更加聪明,更加强壮!”

  在盐碱地大豆育种与生产示范田,目之所及,一排排挂满豆荚的大豆“挺直了”腰杆。罗守玉说,沿着一条小路,直接走到了大豆田里。

  跟随脚步的罗守玉注意到,俯身弯腰摘下几个豆荚,轻轻用手捻开,一颗颗豆子“跳脱”出来。仔细端详,然后将一颗豆子放进嘴里。

  这个瞬间,也被央视的镜头捕捉下来。相关视频推出后,有网友说:“那一瞬间,看到了的‘三农’情怀。”

  种子和耕地问题,是长期关注的重点。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种子是关键。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到,要“推动杨凌、黄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要用好养好丰富的盐碱地资源。”现场汇报时,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的这个观点,得到了的认可。

  围绕盐碱地种业创新,黄三角农高区首先探索转变育种观念与思路,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除了观念转变,技术策略转变同样重要。黄三角农高区正在探索由传统的田间筛选和杂交育种,向分子设计育种转变。近年来,各个育种团队在农高区搜集保存了耐盐种质资源1.8万份,筛选评价了育种材料6000余份,初步选育出37个新品系,示范推广9.2万亩,亩增效益15%-20%。

  苜蓿、藜麦、绿肥作物、大豆……这些耐盐作物,在这里展现出令人称奇的种植效果。考察中,沿着大田一一走过,仔细了解,不时询问作物特性、品质、产量、效益。“对耐盐作物管理非常关心,也非常了解。藜麦是种新作物,能准确说出它的一些特性。”罗守玉说。

  对于盐碱地大豆育种问题,尤为关注。在大豆田旁边的两个展台上,分别摆放着利用杂交育种和航天育种技术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实物。与常见大豆不同,有一种豆子通体透黑、只有米粒大小,其茎秆也更细长……据罗守玉介绍,当时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野生大豆。

  我国可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1.85亿亩左右,过去普通的大豆品种在盐碱地产量很低,为此黄三角农高区开展了耐盐大豆的引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其中,航天大豆试验品种的最高亩产可达850斤。

  “现在在常规条件下育种需要8-9年,下一步若利用农高区育种加速器能缩短到4-5年。盐碱地大豆生物育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将有效缓解我国的大豆‘卡脖子’问题。”听到罗守玉信心满满的讲述,频频点头。

  说,土地资源是很宝贵的,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义的,对中国粮仓、中国饭碗也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论文写在大地上,你们这件事做得很好。

  “对科技工作人员悉心关怀、寄予厚望。”从北京到东营,从大院所到田间,景海春说,目前他的状态是“非必要不回京”,一心扑在这片盐碱地上。的关怀和嘱托,让他更坚定了扎根盐碱地、做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信心。

  搞品种研发,是个艰辛的过程。在这30亩试验田里,东营市农科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徐化凌团队试种了590个耐盐大豆新品系,正通过筛选、杂交、加代、定向培育等方式最终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他说,我们将心无旁骛、矢志创新。

  罗守玉留意到,结束这一站的考察快上车时,特意向自己亲切地点了点头,这让他感到很温暖。“我们要牢记嘱托,立志在盐碱地上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追随的黄河足迹,他念念不忘的一件大事就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7年8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全面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涉及7个市、16个县(区)、588个村,共60万人;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开始对66个房台村进行住房拆迁改造,建设新社区。

  短短几年,“变迁”成了迁建居民生产生活的高频词,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很多不敢想的事也梦想成真了,从破旧拥挤的老房台搬到新社区,过上了几乎和城市一样的生活。

  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10月21日,专程来社区看望他们。一路走一路问,字字句句说到了社区群众的心坎里,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爱民为民的深厚情怀,人民对自己领袖的衷心爱戴,就这样透过这一句句话语、一张张笑脸、一股股暖流,交融在一起。

  21日上午11时许,迎着温暖的阳光,中巴车停靠在社区西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

  此时,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麦荣和周围群众一样,激动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内心呼喊着:来到我们社区了。

  作为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安置社区,杨庙社区总投资5.6亿元,2016年底全部搬迁入住。现有居民1535户4792人。搬迁前,原11个房台村村民在黄河南展区避水房台上居住了30多年。

  这段历史,被清晰地刻画在展板上。下车后,健步走向展板,了解黄河滩区和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分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概况”展板处,看得很仔细,不时询问有关情况。

  省发改委主任周连华向汇报,到今年5月,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资371亿元,建设村台社区28个,改造提升旧村台社区99个,建设外迁社区27个、撤离道路473公里、护城堤33.9公里。黄河滩区彻底摆脱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圆了滩区群众千百年来的“安居梦”“小康梦”。

  对于迁建工作,点赞: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周连华激动地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各项扶持措施,确保让每一户群众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东营也曾饱受黄泛之苦。黄河流入东营后,进入了一段长达30公里的“窄胡同”,遇有洪峰和凌汛极易决口。为从根本上消除威胁,1971年9月,国家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在临黄堤外修建南展堤,中间的蓄滞洪区就是南展区。

  为防洪计,为大局计,50年前,当时在任的杨庙片区11位村党支部书记以党旗永向前、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带领党员搬到了狭窄的房台上。1979年6月完成旧房拆除,为防洪安全和油田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2008年,国务院批复取消黄河南展区蓄滞洪功能。东营市垦利区委书记刘斯杰给汇报,在深入调研论证、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2013年起,东营市对66个房台村进行住房拆迁改造,建设新社区。2016年底,杨庙社区全部建成安置后,立即成立党总支,统领社区发展。

  展板上,老房台村低矮的土坯房与新社区宽敞的新楼房,前后对比反差十分明显。边看边问。

  “一开始很紧张,但看到和蔼可亲的笑容,内心的紧张缓和了不少。”张麦荣深吸一口气,慢慢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她向介绍,社区按照面积大小设计了7种户型,满足群众的不一样的需求,选“100平方米+55平方米”户型,老人和子女足不出户就能互相照顾。听到这里,称赞,设计很合理。

  当天上午,金岸草编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正在编制手工艺品的社区居民刘爱英抬头一看,正笑容满满地走进来,先是看了看门口编好的屏风,又走向刘爱英,问她在编什么。刘爱英开心地回答:“书架。”

  计件吗?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料从哪里来?往哪儿销售?问得很详细,还专门用手摸了摸草编书架。听到刘爱英说一个书架能挣12块钱手工费,一个月能挣到1500多元时,算了算,这样一年也有小2万元的收入。

  “的关心是实打实的,从他问的问题就能看出来,他问来料货源、问销售是在关心咱老百姓能不能挣到钱,关心这个活长不长远。”回忆当时情景,53岁的刘爱英操着一口略显浓厚的乡音说:“我说的都能听懂,我一点都不紧张。是党带领着咱们安居乐业,我想把生活的喜悦都分享给。”

  在金岸草编工艺加工专业合作社,靠草编工艺挣钱的社区居民有30多人。张麦荣介绍,合作社是由杨庙社区党总支牵头领办的,11个村共同出资,主要是做屏风来料手工编织,村民们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村陆续成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

  “社区群众收入来源,由种植为主拓展到土地流转、务工和营收等多种渠道,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翻了一番,村集体收入由平均3.6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9.1万元,翻了两番还多。”张麦荣说。

  “问的都是我们工作上的事,都是老百姓每天会问我们的问题,可见与老百姓,与我们基层干部的心贴得有多近。”张麦荣回忆,看完展板,在她的引导下,进入为民服务中心。一进门,他就对门口的便民服务站很感兴趣,问两位工作人员从哪来的,是常驻还是轮值。

  张麦荣告诉,她们是镇上的2名机关干部,带着79项服务事项,“双下沉”常驻社区,其中有32项在这里直接就能办好,另外的事项工作人员帮着办,不用再跑到镇上、跑到区里,家门口就能“一次办好”。

  窗口工作人员牛蒙蒙留意到,听到这些服务事项打通了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时,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社区聘请的专业物业公司,有保洁、保安、维修队……”听得很仔细,又继续问主要提供哪些服务,是不是负责整个小区。

  听物业公司员工程俊婕汇报完,说,有了这些服务,老百姓很方便。刚迈出几步,又转过身问,物业有多少人。“没想到会问得这么细、这么实,他对百姓生活是实实在在地上心、关心!”

  知道来了,餐厅管理人员王祝娥“很紧张,心扑腾扑腾地跳”,但主动上前笑着与大家打招呼问好,瞬间让她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问,能看看做的什么菜吗?王祝娥揭开保温桶盖,饭菜的香气迅速弥漫开来。豆腐炖白菜、土豆炖排骨,一荤一素。

  王祝娥揭开筐上盖着的白布,一个个大白馒头散发出带着麦香味的热气,让人很有食欲。

  墙上的黑板报字体清秀,这份菜谱引起了的注意。站在原地,几乎把上面的菜谱读了一遍:星期一冬瓜炒肉、西红柿鸡蛋汤,星期二土豆炖鸡、清炒豆角……”

  对王祝娥说,你们的菜很好,很适合老人,不比城市的差。然后,又绕过一处餐桌,仔细察看墙上挂着的老人们在餐厅吃饭、围在一起过生日的照片,不时露出微笑。即将走出餐厅时,说,你们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肯定会加倍努力,为老人提供更好服务。”王祝娥说。

  这一天,对许福华一家来说必将是值得铭记的一天。谈起与自己一家三代围坐交谈的场景,许福华依然觉得“像是在梦里”。

  “习爷爷好”,看到进门,许福华的小孙女许志畅仰起小脸,略显害羞地向问好,“习爷爷夸我很聪明,很漂亮”。

  许福华今年66岁,一家6口人,生活温馨。他和儿子许建峰住着三室两厅一卫的房子,宽敞明亮。

  “进门后,不是马上坐下,而是说这房子不错,问能不能看一看。”许福华引着,先看了卫生间,又转到厨房,打开冰箱,看到冰箱里存放着满足一家人需要的肉、蛋、蔬菜和刚刚包好的水饺后,频频点头。

  随后,许建峰又引导来到孩子的卧室,告诉,大女儿今年16岁,读高二,平常喜欢读书。许建峰说,在书架旁专注地停留了足足有一两分钟。

  “我坐在的左手边,老伴抱着小孙女坐在右手边,儿子儿媳坐在西面的沙发上。”许福华激动地比划着说,坐在沙发上和我们一家三代拉家常。

  搬到社区后,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福华专门拿出一张老照片给看,照片上是老房台上他住了近40年的老屋。

  把照片看了又看,问了很多当时生活的情况。许福华告诉,老房台随人口增多,十分拥挤,相当多农户人畜共居一处,生活环境较差。得知政府要对南展区实施搬迁改造,11个村不到5个月时间就签完了搬迁改造协议。

  还关切地问,现在收入怎么样?“2016年全家搬进了社区楼房,生活条件好了,就业门路多了,全家加起来一年能挣十七八万元,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许建峰对说,现在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看着可爱的许志畅,眼中满是关爱,问孩子在哪儿上幼儿园。“就是前面的杨庙社区幼儿园,上大班了。”许建峰说。

  “我的幼儿园可好了,有滑梯、小车,教室很漂亮,老师也很漂亮。”许志畅摇晃着小脑袋,说着幼儿园的各种“好”。

  “大女儿有什么愿望”,听到问起没在家的大女儿,许建峰感到有些意外,又十分感动,“对下一代很关心,像长辈关爱自家孩子一样”。

  许建峰说,虽然在家中待的时间比预计的要长不少,但他总感觉过得太快。“生活好了,得感党恩。我们要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好好培养小孩子,让下一代成为国家栋梁。”

  离开社区前,来到楼前小广场,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围成一圈聆听讲话,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现场听到讲线岁的袁硕博小朋友兴奋不已:“感觉特别亲切。习爷爷希望我们茁壮成长。我要好好学习、成长成才,将来报效党和国家。”

  “我们要落实好国家战略,要加快建设村强、民富、社区美的新型农村社区,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我们的心上事,解决好、化解好,让群众真正受益、得实惠,以实干实绩来回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刘斯杰说。

  离开社区时,干部群众高声向问好,用经久不息的掌声欢送。望着渐渐远去的车辆,人们跟着车队往前走了好一会儿,久久不愿散去。

  习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了解油田开发建设历程和研究院总体情况,走进页岩油实验室、二氧化碳气驱实验室,听取油田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攻关应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情况介绍。他强调,解决油气核心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此后,一个叫胜利的村子传出喜讯,这里打出了当时全国第一口日产原油超过千吨的油井。胜利油田由此命名。

  60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胜利人踏平千难万险,开发建设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为国家贡献原油超12.5亿吨,打造了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未来更要端好能源饭碗。

  10月21日下午,习来到胜利油田。他指出,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暖阳照得大道笔直亮堂,摇曳的芦苇热切招手,金秋的胜利油田沉浸在深深期待和喜悦中。

  21日下午3时许,乘车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谈起与的见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孔凡群语速比平时快了许多。

  “的到来和问候,体现了对胜利油田和石业的关心关注以及对石油工人的亲切关爱。作为一名石油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光荣。”孔凡群说。

  刚从车上下来,就问孔凡群,胜利油田的勘探潜力怎么样?走进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楼一楼大厅,又问,目前胜利油田的产量是多少?

  孔凡群向汇报,目前胜利油田年产量2340万吨,而且稳产态势良好,深层勘探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随技术进步,页岩油资源量将比常规油气资源量增加50%。

  产量代表今天,潜力代表未来。透过这两个问题,孔凡群感受到,把国家能源安全时刻记挂在心里。

  60年来,一代代胜利人深入滩涂、海洋、戈壁、沙漠,累计为国家发现油气田81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产油超12.5亿吨,用青春热血为我国工业化起步乃至成长为制造业大国贡献澎湃的动力源泉。

  大厅的陈列架上,两条各长一米的砂岩、页岩岩心整齐摆放。走近低头细看,兴致盎然。

  拿起一块岩心,孔凡群向汇报,近年来,胜利油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采用长井段水平井和立体压裂造缝技术,增强页岩油流动性,降低开采难度,提高产能,扩大了勘探空间,为将来长期持续稳产提供资源接替阵地。

  在页岩油微观表征与流动模拟实验室,胜利油田开发地质首席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站在身旁,用激光笔指向显示屏。

  “这幅图的宽度是3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那么细,其中3个碳酸盐颗粒中间,存在一个宽度为3微米的孔隙,孔隙中的黑色部分就是原油。”杨勇进一步解释,胜利油田的页岩油密度大,也就是比较“稠”,但所存在的岩石孔隙却只有纳米、微米级别,开采难度极大,是国际公认的难题。

  杨勇说,胜利油田成立这座实验室,就是要攻下这座“碉堡”。听后微笑点头。

  离开勘探开发研究院,来到胜利油田莱113区块。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70183钻井队平台经理黄利民在展板前汇报:目前正在施工的莱深斜2井已钻到了4768米,相当于钻穿了大半个珠穆朗玛峰。

  听后说,上去看看吧。他轻扶栏杆,一步步登上42级台阶,来到二层钻井平台。

  夕阳下,井场外围,蓄滞洪湿地的粼粼波光投射到40多米的井架上,把自动化钻井设备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

  饶有兴趣地查看钻井自动化装备“机械手”“铁钻工”,并来到一体化控制的司钻房详细询问。得知莱深斜2井采用的是目前领先的自动化钻井设备,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满意地点点头。

  技术路线与国外有什么差异?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汇报完莱深斜2井的开发情况,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华文说,从的关切中读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向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继续奋进。

  科技创新是支撑油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60年来,胜利人不断挑战勘探禁区,从构造油气藏到隐蔽油气藏,从浅层到深层,迎来一次次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带动渤海湾盆地持续规模增储,实现“胜利之下找胜利”。

  对胜利石油人而言,这将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走下钻井平台,信步来到石油工人中间,看望慰问大家。语重心长地叮嘱,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的祖国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话音刚落,石油工人们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舒华文说,要把对石油工人的关爱化作行动,继续进军深层,发现更多储量,坚决担起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有31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在二氧化碳驱油和封存实验室,记者翻看杨勇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簿,二氧化碳相关的工作、会议频繁出现其中。厚厚的册子里,也有此次他向展示的勘探开发研究院“绝活”之一——二氧化碳补给、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这些技术的核心是,将捕集之后的二氧化碳注入油层,这样既能大大的提升采油率,又能实现二氧化碳“入地为宝”。

  多次强调,中国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从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楼大厅到实验楼实验室,数百米的走廊,就这一话题与杨勇一边走,一边聊。

  杨勇向汇报,胜利油田将工业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注入井下驱油提高采收率,同时埋存降碳,到2025年注入能力将达到300万吨,2030年达到1000万吨。

  健步走入二氧化碳驱油和封存实验室,勘探开发研究院二氧化碳气驱实验室方法组组长李雪松,正在电脑前处理实验数据。48岁的李雪松,研究二氧化碳24年,看着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有关技术从实验室一步步走向成熟,采收率、换油率、埋存率持续走高,迫不及待想把这些年的工作成果展示给。

  一条从地下3千米打出来的实验用岩心,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模拟二氧化碳驱油过程的模拟系统……在实验室仔细看,认真听。

  看见自己的“宝贝”得到了的肯定,李雪松说,一股科研人员才能体会到的满足感涌上心头。

  胜利油田莱113区块现有油水井26口,这里是CCUS项目大显身手之地。据了解,胜利油田已在7个区块规模化推广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3万吨,封存40万吨,增油10万吨。

  夕阳西下,水面清澈碧蓝,芦苇随风曼舞。结束钻井平台的参观准备下台阶时,转过身,深情地向远处凝望。

  “称赞我们这里景色很美,叮嘱我们既要做好生产,也要保护好环境。”黄利民说。

  从注水把油“挤”出来、用化学剂把油“洗”出来,再到用二氧化碳把油“驱”出来,胜利油田的采油变迁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

  在30年的研究生涯中,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层古生物实验室经理王伟庆,曾无数次熟练地操作扫描电镜进行实验。这一次,他的手因为激动有些颤抖,但很快调整过来,“我要为演示岩心中原油存在的孔隙裂缝,必须把图像调到最清晰。”

  “的目光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像阳光让人倍感温暖。”王伟庆回忆,让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专注的态度。介绍每一台仪器、每一次实验,都听得非常认真。

  听闻来到勘探开发研究院,下午4时左右,100多名科研人员陆续聚集到科研楼东北侧的广场空地,翘首以盼。

  “从实验楼走出来的一瞬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高声向问好。”说起见到的难忘时刻,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实验室副经理姜祖明透着一股兴奋劲。

  姜祖明说,向科研人员提出,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讲得特别有穿透力,我们要把绿色低碳发展的嘱托刻进脑海里。”

  胜利油田营二管理区,装机规模3.6兆瓦的光伏发电站里,一片片电池板迎着阳光张开“翅膀”,闪烁着绿色的希望。

  这是胜利油田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生产区,注采一站员工林森正检查装备,准备开始工作。“我们要把‘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里,在今后的工作中多采油、采‘绿’油,为创建绿色油田作出更大贡献。”

  情满黄河,心系海岱。习带着深邃思考和深情厚望,奔波于大河两岸、渤海之滨。从他的凝思里,我们正真看到了运筹帷幄、巨笔擘画的雄韬伟略;从他的部署里,我们正真看到了母亲河造福民族、造福百姓的美好图景徐徐铺展;从他的关切里,我们正真看到了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从他的嘱托里,我们感受到了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牢记殷殷嘱托,沿着指引的方向,亿万齐鲁儿女意气昂扬,永远向前。(赵洪杰 张春晓 赵丰

上一篇: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下一篇: 欧洲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总体实力欧洲第一正默默称霸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官方公众微信号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官方公众微信号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官方微博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官方微博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店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店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507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2018-0031

雷火电竞官方app下载最新版app下载安装手机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沪)网络平台备字[2019]第00011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号:沪ICP备15054508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3455号

雷火电竞官网app下载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9)5969-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