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熠熠生辉。第十九届群星奖落下帷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团队6个门类的30件(个)作品或团队作为群众文艺的新星冉冉升起。它们展示了全民艺术普及新高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情感与心声,再现了寻常生活中人们敬业奉献、守望相助的感人情愫。本端以本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和团队风采,展现群文事业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
中国第一家口琴厂诞生在上海。口琴是许多上海人接触的第一件乐器,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
《爱上这座城》中,若隐若现的“茉莉花”旋律不断在不同声部出现,让人们感受到江南文化的诗意。同时,该作品将口琴与爵士音乐结合,选用“半音阶口琴”“口琴”和“低音口琴”进行组合,用新的表演形式呈现了江南风韵、城市动感、浪漫魅力,交织幻化出“爱上这座城”的情感和理由。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有120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洒疆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他们用热血红心共同凝聚成沂蒙精神。
《沂蒙那段情》保留了山东传统吹打乐的乐器编制和特色,创新采用符合群众艺术规律的音乐表演形式,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烽火沂蒙的一段感人爱情故事,反映了沂蒙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心,生动诠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庚子新春,湖北省遭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侵袭,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投入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有人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有人居家隔离,默默坚守期盼。在与病魔较量的日日夜夜,阳台成为很多人守护希望的窗口、传递温暖的桥梁。
《阳台的花儿开了》以小见大,通过“阳台”这一寻常又特殊的场景切入,将守候在阳台上的人们的思念与牵挂、奉献与守望、理想与信念浓缩于歌声之中,具有音乐剧一般的叙事感。
作品以依吐姑娘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动人事迹为线索,以毕节人民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为纽带,以表演唱的形式,从返乡、创业、欢歌、感恩四个环节,依托四段体加前奏、尾声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彝族姑娘依吐和毕节试验区人民对党中央深切的感恩之情。
作品取材于彝族传统《撒麻舞》曲调,在原有旋律基础上打破节拍、节奏、音程,融入民歌写作手法,填上讲述现代生活的歌词,赋予歌曲新的文化内涵。
作品通过神木酒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沿黄公路建设惠及百姓为内容,充分体现了“沿黄公路顺河开,咱把酒曲唱起来”的群众生活风貌,以此热情讴歌党的政策、抒发百姓情怀。
《歌从黄河岸边边来》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沿黄公路建设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紧扣时代主旋律,以有新意、有个性的酒曲表演,谱出时代欢歌。
作品借用空间的概念构建起关于家的故事,通过每一次全家福照片的变化,描述了这个家庭在岁月中留下的印记,传递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深情、最柔软、最动人的情感。
作品演的是带着烟火气息的小家,说的是平平淡淡的 “我们”,以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特点、事件作为舞蹈的灵魂和叙事线索,以舞叙事、以事传情、以情动人。
作品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曲阳石雕为蓝本,再现了曲阳雕刻工匠矢志不渝雕凿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动人故事。
作品充分的利用舞台艺术手段展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历程。舞蹈共分三段,分别为入场情绪舞、图纸研究舞、施工全套工艺流程舞,最终定格于雕刻完成的英雄人物浮雕,加之灯光与演员动作的配合,完美呈现战争的激烈与工匠坚持不懈雕刻石碑的精神,展现了人民历史由人民书写、英雄精神世代传承的思想内涵。
作品根据温州洞头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脚擂鼓改编而成。舞蹈中,海岛女人用不同形式击鼓,以鼓声传递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满载而归的美好期许,讴歌海岛人民的幸福生活。
作品将“鼓”与“舞”相结合,极具美感。同时,其道具颇富匠心,将渔民画元素融入鼓的装饰,并采用独特的鱼嘴鞋和原木色斗笠作为服装,使舞蹈格外具有海岛特色。
作品以山东秧歌的舞蹈元素及语汇,描绘了驻村为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而深入山区、扎根大地,与百姓共谋幸福路的故事。《村里来了新书记》借助舞蹈的形式体现了驻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中艰苦努力、真抓实干,与贫困乡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不断探索创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他们勤奋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品的舞蹈取材于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摆舞,以拉祜族民歌《四季调》《舂盐巴辣子调》和拉祜族打击乐节奏等素材为主要音乐元素,通过一群勤劳聪慧、美丽婀娜的拉祜少女踏歌起舞、鼓舞欢腾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拉祜人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
作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民族舞蹈和现实题材相融合,凸显浓郁的民族风格、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品描述了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邻里之间因居家隔离时生活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在抗疫精神和抗疫英雄模范行为的感召下,矛盾得到化解的故事。
作品舞台设计新颖独特,同时呈现出两个家庭的内景布置,实现了各自的表演与舞台整体表演相融合,拓展了表演空间,丰富了表演形式,以写实的方法反映人们在特殊时期真实的生活状态,以此向英勇无畏的抗疫英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致敬。
作品描绘了两个同为20岁的年轻人跨时空相遇后的对话和故事。“穿越”到现代的小战士发现了自己将要牺牲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战场。小战士的一句“你记得我,我就活着”,是烈士的远眺,也是今人的回望。
作品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先烈的追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用直观的形式展现了小战士和现代年轻人的反差,让人们反思当下生活的不平凡之处,想到自己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另一种情境下就是一种幸福。
酷暑中,环卫工人在烈日下险些晕倒,冷饮店店员小梅急忙扶他进店,并自贴差额把售价20元的冷饮5元“打折”卖给他。此时,新来的顾客也要与环卫工同品同价的冷饮,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剧情。
作品采用线性讲述方式,主要矛盾突出,角色形象鲜明,台词幽默风趣,巧用“误会”的创作手法制造戏剧冲突,角色间层层加深的矛盾使故事情节呈螺旋式上升,从而构成了一个正能量、有温度的作品。
作品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移风易俗行动为题材,从给小公鸡过寿切入,着力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将拟人化的小公鸡穿插其中,载歌载舞,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作品以小见大,着眼于移风易俗的时代课题,将舞台和生活串联起来,以真实的人物、生活化的事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具有现实意义。
2022年初,香港抗疫形势异常严峻,关键时刻,应特区政府请求,经党中央批准,上万名建设者浩浩荡荡奔赴深圳与香港交界的落马洲,经过30天日夜奋战,中央援港应急医院项目一期竣工交付。
作品以这一真实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讲述在工地中消防和防疫安全的一段小故事,展现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国情怀,深刻描绘了人民的抗疫精神。
作品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前提下,根据婺源“网红渔翁”王利保的真实故事而创作,表现了普通人之间“得理饶人”和“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表达了“好人会有好报”的思想主题,同时反映了新时代新农村中国农民善良朴实的精神面貌,折射出生态文明建设给乡村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带来的可喜变化,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导意义。
作品构思巧妙,用回忆的形式反映渔翁的善良,用说唱的形式描写渔翁的品格,反映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貌,韵味悠长。
作品将观众的记忆瞬间拉回到2020年的武汉抗疫时期,通过特色鲜明、格调严谨、旋律优美的湖北小曲,展示武汉人民不畏艰难、万众一心,依靠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最终赢得了“万千门户重开启、满眼风光黄鹤楼”的大好局面。
作品用精美的文字、丰富多样的唱腔曲牌、婉转动听的演唱方式,通过一群美丽黄鹤的眼睛审视新时代的英雄城市,以汉腔汉调吟唱武汉故事。
作品讲述了居住在穗、港、澳的三姐妹同游港珠澳大桥,忆述“东深供水”及驻澳部队抗灾、三姐妹化险为夷的感人故事。
作品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进行创作,由粤、港、澳三地演员联合演绎,运用粤曲南音这种岭南传统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并具有浓厚的人文地域特色。通过抚今忆昔,歌颂祖国的伟大变化,表达了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无限憧憬和期盼。
作品通过唐代诗人李白与现代巴女古今同框,吟唱对话古今交通的不同、世道的变化,歌颂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时代。
作品主题深刻,从道路的不同到思路的不同、从蜀道的变化到世道的变化,通过对比,艺术地彰显了今天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形式新颖,通过时空穿越,让李白与现代巴女对话,既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彰显现实意义;雅俗融合,紧紧把握住了四川扬琴坐地传情、长于叙事、风格尚雅的特色。
作品讲述了1934年冬,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一农户大妈家养伤,大妈的悉心照料及对红军的坚决拥护让谢子长深受感动,临行前,谢子长将一条棉被留给大妈御寒。
作品采用了传统曲艺二人坐唱、乐队现场伴奏的形式,在继承传统老道情唱腔的基础上,根据唱词进行了全新的音乐创作,赋予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道情新的艺术生命力。用陕北乡音讲述陕西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彰显和践行了习“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光辉思想。
作品具有广场舞的突出特色,传递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表现重大主题——北京冬奥会。作品集结了北京市各区文化馆的业务骨干,历时一个多月精心打磨推敲,最后得以精彩呈现。
整支舞蹈从音乐、服装到动作编排都为“一起向未来”这一主题服务。舞蹈动作简单易学、热情奔放、活力四射;舞蹈服装摒弃了以往的华丽风格,使用最朴实的志愿者服装,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广场舞的魅力;编排方式新颖,呈现出当代北京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品将山西民歌与民间舞蹈高度融合,简单易学,易于推广。舞蹈动作从山西民间舞中提炼加工而成,拔泥步、绕弯手具有浓郁的山西特色。其演出单位山西省群文舞蹈团由山西省各市县文化馆业务骨干及广场舞爱好者组成,在山西省民歌广场舞推广普及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引领示范性。该舞蹈团成员常年深入基层调查采风、集体创作,不断推出新的作品,深受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喜爱。
作品展现了这样的场景:敖鲁古雅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姑娘们带着自己缝制的鹿皮手套,在雪地里欢快地跳舞。年轻的小伙子们被姑娘们的欢笑声吸引而来,带着亲手缝制的手鼓,以舞蹈的形式,对喜爱的姑娘传达着爱意。舞蹈活泼、欢快而不散乱,动作简单易学,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特点。
作品描述了西藏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充分诠释了生活在新时代的西民对党和国家的由衷感激。
作品从西藏各地市丰富多彩的舞蹈资源、从人们真实生活以及美好愿景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融合传统舞蹈元素和现代元素,也让传统朗玛堆谐与现代音乐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展现了西藏灿烂的舞蹈艺术及西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品融合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黄羊钱鞭作为主要道具,与广场舞相结合,使群众在舞蹈中强健了体魄,很好地传承弘扬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吸取了宁夏民间音乐、民间歌舞等元素,用轻快的旋律、质朴火热的表演,和着钱鞭击打出的哗哗声,把新时代塞上儿女勤劳坚韧、质朴热情、乐观向上、齐心逐梦的精神风貌彰显得活灵活现,生动展现了宁夏各族儿女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作为名校名团,这支团队严谨敬业,对待合唱艺术的态度就像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一样,勇于迎接挑战。此次决赛,他们带来了《追寻》和《北京的秋山》两首作品,其中《北京的秋山》是原创作品,根据北京的地域特点创作,用合唱的形式表现北京的美丽秋天,用8个声部的混声合唱,给人类带来一种新的艺术享受。
沈阳九歌青年合唱团成立于2018年7月,是由辽沈地区各行各业热爱合唱艺术的青年人组成的一支公益性合唱团体。合唱团主要演唱国内外当代作品,同时兼顾中外近现代经典合唱作品,致力于推动我们国家合唱艺术的创新发展、推广合唱艺术、提升东北地区合唱教育水平,为中国合唱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在决赛中,这支团队带来了《在太行山上新编》和《忆秦娥·娄山关》两首合唱作品。
厦门六中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并于2014年组建室内混声合唱团,以演唱现代风格的合唱作品为主;现有团员40多人,均由热爱合唱的12岁至15岁在校生组成,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团队。
该团在决赛中带来了《彩色锦鲤》和《我和我的祖国》两首合唱作品。其中,作品《彩色锦鲤》透过富有张力的力度变化及不断变换的拍子,将池中锦鲤鱼贯翻腾、吞吐泡泡、追逐嬉戏的动静水墨画卷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和我的祖国》为该团改编的同声合唱,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表达孩子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深圳福田星辉合唱团由深圳市合唱协会主席、指挥家陈光辉发起并于2017年3月成立,现有团员40余名,参照国际室内合唱团的配置和标准组建,采用严格的招考、考勤等制度对合唱团来管理。合唱团所有团员来自深圳市各行各业,都拥有专业音乐学习的背景以及丰富的合唱经验,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
重庆青年合唱团团员来自社会各界,是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社会业余音乐团体。合唱团以歌叙史,以歌明志,用歌声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与礼赞。作为社会艺术团体,该团发挥群体优势,时而集合开展合唱快闪活动,时而化身“文艺服务小分队”用机动灵活的服务方式,为基层文艺服务注入一股强有力的青春力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决赛中,该团带来了《忆秦娥·娄山关》和《川江畅想》两首合唱作品。其中,《忆秦娥·娄山关》通过对京剧的借鉴和对西方调式的有机运用,充分展示出了原词的风格和气魄;《川江畅想》速度变化得当、调性对比明显,和声写作交响化,充足表现了合唱作品的创新性与时代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 【48812】青岛·山海形象沙滩音乐会在崂山满意闭幕 下一篇: 勇士加时赛127-121力克火箭维金斯与库明加闪烁全队防卫蜕变迎来三大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