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后扎马尾辫、头戴棒球帽、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我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通过外形给人的第一印象,用“文艺”二字形容很是贴切。
坐在咖啡馆里的向凯对记者坦言:“以前为了写剧本,我曾在两年内只下过20次楼,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晚上,长年累月,让自己看起来有些慵懒。今年以来,我反倒爱上了运动,每天坚持跑步,让自己逐渐回归生活的本线年前,向凯曾做过电视导演、新闻记者,还从事过演艺行业,参与策划了梅艳芳、张学友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以及各种主题活动。自2014年起,他踏上了独立电影人的道路,开始写小说、创作剧本、做导演、开影视公司……
向凯平时酷爱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也痴迷于写作。2014年,向凯的小说《迷城》出版。在这部作品中,他将改革开放以来,身处民营经济重地温州的五个时代弄潮儿的艰辛奋斗历程和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面对大风暴时的挣扎、抉择和重生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向凯是一位喜欢思考的人,这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系。作为曾经的电视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向凯在采访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人生感悟。“记者与导演有相同点,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他说,“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导演更需要丰富的情感捕捉力,并能够在脑海内构建一个立体想象空间。比如当我看到一段文字描述,我需要很快地在脑海中把相应的场景搭建好,并让这个场景真实地呈现在镜头前。”
在向凯看来,媒体人经历对他最大的帮助是培育了他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2014年之前我一直跨区域做电视文艺作品,从湖南到浙江,多部文艺作品的尝试和创作为我之后编写剧本打下了基础。”向凯表示,随时代的发展,更有高度和深度、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无论哪种媒介表现方式,都有它自身的内容表达元素。做内容难在如何面向更广的受众。所以,初转行的我,选择了单打独斗、独自探索,成为了一名独立电影人。”向凯说。
2014年,向凯成立了上海圣舍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影视创作。“做电影需要有工匠精神,我实际上也一直是个‘打铁人’——10年前在打铁,10年后还在打铁。所以在这个新阶段里,我更要保持原创,从前期剧本创作、拍摄到后期制作,拿出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在进行影视编导工作的过程中,向凯没有丢下自己的写好,在业余时间接着来进行小说创作。2018年,他的小说《援非医生》在网络站点平台推出,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写这部小说时,我用了3年的时间,采访了300多个中国援外医疗队,得到的创作素材都很宝贵。我从整理的新闻报道、前线日记等文章中再筛选出了3000多个故事,最终汲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故事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向凯说,文学和电影艺术是相通的,文学创作的过程也可以为他的电影事业注入更多不同的经验和营养。
近年来,向凯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话题,也热衷于创作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他还因此荣获了中国青爱工程爱心大使称号。
据了解,向凯指导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青春特烦恼》原故事聚焦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亲是稳重、传统的一代,儿子是有思想、有抱负的新青年,他们之间的相处既有时代冲突也有生活代沟,矛盾冲突、问题和较量贯穿于故事始终。
5年前,向凯去新疆尔自治区进行调研时,近距离聆听了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的故事,这为他创作《青春特烦恼》剧本带来很多新的灵感和体悟。于是,向凯大胆改变了电影的原剧情。据了解,新的剧情更加曲折、动人:珊珊和秦齐是一对情侣,为救学生,年轻美丽的珊珊在一场突发的车祸中丧生。噩耗让秦齐深陷悲痛,当他了解到珊珊所带的表演系三班还有半年就要毕业时,为了追忆逝去的恋人,遂暂停了在上海的演艺事业赶赴新疆,希望完成爱人未竟的事业。失去珊珊老师的三班学生们,也正陷于悲痛与迷茫中。面对为爱赶赴而来的秦齐老师,同学们起初并不信任他。没有了珊珊老师的三班如一盘散沙,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们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被层层叠加……
从2016年开始拍摄制作至今,电影《青春特烦恼》已经打磨了4余年。向凯表示,影片会在2021年春天或夏天登陆全国院线,接受观众们的检验。“马上就要来临的2021年里,我会继续投入到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影片的创作中去。”向凯说,自己的新作《青爱》将于2021年春季开机,并计划在当年12月完成公映。
“青春不仅代表着一段美好的、青涩的时光,同样也体现着年轻人有理想、能吃苦、有担当的品质和精神追求。”向凯说,“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影片来表达我对青春的理解。”据悉,未来3年,向凯计划继续围绕“知识青年援疆”相关素材搞创作,将精心打磨的影视作品搬上大银幕。此外,他还向记者透露:“未来,我还想尝试更多的电影风格拍摄,不赶作品、不赶数量,尽心尽力完善每一部作品。我和作品都要经得住观众的检验。”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影视创作的编导一体模式可能会降作效率,但向凯却依然坚持电影创作编导一体化。
向凯认为,导演是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第二期工程,编剧是重要的第一期工程。编剧有着对内容最原始的想法和情感把握,若不是编导一体的工作模式,导演在处理镜头、指导演员表演时,会产生一定的割裂感,主题和情感甚至会“跑偏”。“所以,作为一名独立电影人,我需要把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保持作品的纯度,我从始至终都要跟进。我也经常提醒自己:作品是有血有肉的,每一处都要有思想。”向凯说。
2017年,由向凯编剧且执导的《印象·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问世。该系列片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围绕“重走新丝路、再创新辉煌”的主旨,走进国内外“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区和城市,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其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并探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新机遇、新发展。《印象·丝绸之路》旨在为亚欧大陆的交流与发展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印象·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采用的都是电影的创作手法,因为我觉得单一的纪实手法不足以表达一座城市的内涵和意境。除了体现自然写实之美,还要挖掘内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我希望用电影的艺术手法把城市的独特魅力表现得更突出,让观众感受到这是一座有灵魂、有生命,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向凯表示,该纪录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均采用了4K电影技术,细腻地将“新丝绸之路”上兼具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气息的重要城市,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说到这里,向凯进一步表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各自坚持的原则和艺术品质,最重要的还是向社会传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价值。所以,我会坚持做自己,坚持做原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坐在咖啡馆里的向凯对记者坦言:“以前为了写剧本,我曾在两年内只下过20次楼,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晚上,长年累月,让自己看起来有些慵懒。今年以来,我反倒爱上了运动,每天坚持跑步,让自己逐渐回归生活的本线年前,向凯曾做过电视导演、新闻记者,还从事过演艺行业,参与策划了梅艳芳、张学友等知名歌手的演唱会以及各种主题活动。自2014年起,他踏上了独立电影人的道路,开始写小说、创作剧本、做导演、开影视公司……
向凯平时酷爱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也痴迷于写作。2014年,向凯的小说《迷城》出版。在这部作品中,他将改革开放以来,身处民营经济重地温州的五个时代弄潮儿的艰辛奋斗历程和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面对大风暴时的挣扎、抉择和重生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向凯是一位喜欢思考的人,这或许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系。作为曾经的电视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向凯在采访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人生感悟。“记者与导演有相同点,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他说,“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导演更需要丰富的情感捕捉力,并能够在脑海内构建一个立体想象空间。比如当我看到一段文字描述,我需要很快地在脑海中把相应的场景搭建好,并让这个场景真实地呈现在镜头前。”
在向凯看来,媒体人经历对他最大的帮助是培育了他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2014年之前我一直跨区域做电视文艺作品,从湖南到浙江,多部文艺作品的尝试和创作为我之后编写剧本打下了基础。”向凯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有高度和深度、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无论哪种媒介表现方式,都有它自身的内容表达元素。做内容难在如何面向更广的受众。所以,初转行的我,选择了单打独斗、独自探索,成为了一名独立电影人。”向凯说。
2014年,向凯成立了上海圣舍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影视创作。“做电影需要有工匠精神,我实际上也一直是个‘打铁人’——10年前在打铁,10年后还在打铁。所以在这个新阶段里,我更要保持原创,从前期剧本创作、拍摄到后期制作,拿出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在进行影视编导工作的过程中,向凯没有丢下自己的写好,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小说创作。2018年,他的小说《援非医生》在网络平台推出,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写这部小说时,我用了3年的时间,采访了300多个中国援外医疗队,得到的创作素材都很宝贵。我从整理的新闻报道、前线日记等文章中再筛选出了3000多个故事,最终汲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向凯说,文学和电影艺术是相通的,文学创作的过程也可以为他的电影事业注入更多不同的经验和营养。
近年来,向凯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话题,也热衷于创作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他还因此荣获了中国青爱工程爱心大使称号。
据了解,向凯指导的青春题材电影作品《青春特烦恼》原故事聚焦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亲是稳重、传统的一代,儿子是有思想、有抱负的新青年,他们之间的相处既有时代冲突也有生活代沟,矛盾冲突、问题和较量贯穿于故事始终。
5年前,向凯去新疆尔自治区进行调研时,近距离聆听了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的故事,这为他创作《青春特烦恼》剧本带来很多新的灵感和体悟。于是,向凯大胆改变了电影的原剧情。据了解,新的剧情更加曲折、动人:珊珊和秦齐是一对情侣,为救学生,年轻美丽的珊珊在一场突发的车祸中丧生。噩耗让秦齐深陷悲痛,当他了解到珊珊所带的表演系三班还有半年就要毕业时,为了追忆逝去的恋人,遂暂停了在上海的演艺事业赶赴新疆,希望完成爱人未竟的事业。失去珊珊老师的三班学生们,也正陷于悲痛与迷茫中。面对为爱赶赴而来的秦齐老师,同学们起初并不信任他。没有了珊珊老师的三班如一盘散沙,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们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被层层叠加……
从2016年开始拍摄制作至今,电影《青春特烦恼》已经打磨了4余年。向凯表示,影片会在2021年春天或夏天登陆全国院线,接受观众们的检验。“即将到来的2021年里,我会继续投入到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影片的创作中去。”向凯说,自己的新作《青爱》将于2021年春季开机,并计划在当年12月完成公映。
“青春不仅代表着一段美好的、青涩的时光,同样也体现着年轻人有理想、能吃苦、有担当的品质和精神追求。”向凯说,“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影片来表达我对青春的理解。”据悉,未来3年,向凯计划继续围绕“知识青年援疆”相关素材搞创作,将精心打磨的电影作品搬上大银幕。此外,他还向记者透露:“未来,我还想尝试更多的电影风格拍摄,不赶作品、不赶数量,尽心尽力完善每一部作品。我和作品都要经得住观众的检验。”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影视创作的编导一体模式可能会降作效率,但向凯却依然坚持电影创作编导一体化。
向凯认为,导演是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第二期工程,编剧是重要的第一期工程。编剧有着对内容最原始的想法和情感把握,如果不是编导一体的工作模式,导演在处理镜头、指导演员表演时,会产生一定的割裂感,主题和情感甚至会“跑偏”。“所以,作为一名独立电影人,我需要把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保持作品的纯度,我从始至终都要跟进。我也经常提醒自己:作品是有血有肉的,每一处都要有思想。”向凯说。
2017年,由向凯编剧且执导的《印象·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问世。该系列片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围绕“重走新丝路、再创新辉煌”的主旨,走进国内外“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区和城市,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其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并探讨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新机遇、新发展。《印象·丝绸之路》旨在为亚欧大陆的交流与发展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印象·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采用的都是电影的创作手法,因为我觉得单一的纪实手法不足以表达一座城市的内涵和意境。除了体现自然写实之美,还要挖掘内含丰富的人文价值。我希望用电影的艺术手法把城市的独特魅力表现得更突出,让观众感受到这是一座有灵魂、有生命,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向凯表示,该纪录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均采用了4K电影技术,细腻地将“新丝绸之路”上兼具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和现代化气息的重要城市,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说到这里,向凯进一步表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各自坚持的原则和艺术品质,最重要的还是向社会传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价值。所以,我会坚持做自己,坚持做原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48812】质量成果防晒乳获大奖姬存希继续拓展产品矩阵助力品牌晋级 下一篇: 卫生巾出了大问题!这些你知道的56个品牌也在内!